近日,博湖縣科協積極組織農業科技志愿者下鄉開展科技服務。隨著辣椒育苗工作接近尾聲,辣椒穴盤中的養分已經不能滿足辣椒苗正常生長的需要,來自博湖縣綠領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科技志愿者走訪時發現了許多農戶家的大棚中出現了脫肥的現象。科技志愿者耐心給農戶講解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苗期脫肥,主要是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必要元素,并主要表現在前期。穴盤內土壤不夠肥沃,秧苗出現缺肥癥狀時,應及時追肥。主要表現癥狀為葉...
4月6日,烏蘇市科協孫厚典一行走進烏蘇市九間樓鄉種牛繁育基地,在70多畝的基地內,共有100頭母牛和3頭伊犁褐公牛。繁育基地負責人郭盧西說:“養殖基地自建成以來,每年都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但是去年肉價的下降,導致牛的價格也下降,一頭牛娃子去年可以賣一萬塊錢,今年就只能賣到7000-8000元。養殖基地的規模在逐年擴大,目前為止,基地內已開展豬、牛、鴿的綜合養殖。”畜牧養殖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也是鄉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在博湖縣本布圖鎮設施農業產業園,農業技術員指尖輕點手機屏幕,覆蓋在大棚上的簾子就緩緩打開,濕熱的大棚瞬時涼爽。遮陽網隨著控制卷和舒,達到調節溫度的作用。“這套物聯網系統可以顯示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等數據,能夠快速掌握蔬菜的生長情況,并和光照數據聯系在一起,實現自動通風、降溫,水肥一體化設備還可以澆水和施肥。”技術人...
近日,博湖縣科協和農業農村局組織牧獸防疫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指導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查干諾爾鄉村級防疫員米海古麗在手機上操作“無紙化動物防疫”APP,便可了解片區負責的農戶養殖的動物防疫情況。隨著“大數據+動物防疫”平臺的運用,使防疫人員管理、牲畜存欄、防疫進度統計等更加輕松和精準。“以前去農戶家打疫苗,每次都要填紙質檔案,回來還要填匯總表。現在現場在手機APP上填好就直接傳到系統。”米海古麗說。...
經和靜縣科協介紹推薦和靜縣國好家禽養殖有限公司采用現代化養殖模式,養殖蛋雞12萬余只,一天可下4.7噸左右的雞蛋,走出一條增收新路子。近日,記者來到該公司看到,分層垂直排列的雞籠整齊壯觀,咯咯的雞叫聲此起彼伏,一只只活潑的蛋雞不停啄食采食通道內的混合飼料,不時還會有剛下的雞蛋滑落到收集器內。雞舍采取立體自動化養殖方式,全自動化喂養機、自動乳頭飲水系統及自動清糞機,只需兩人負責一座雞舍,1萬只雞大約15...
在新疆和靜中泰農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有一個買賣牛的地方被稱作“牛超市”,該公司通過引進國內外優良、純種度高的牛品種,讓農牧民在家門口就能選到心儀的牛。近日,記者來到“牛超市”,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牛舍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兒,大小牛兒正悠閑地散步、吃草。曹文海是今天過來買牛的農戶,他從牛的品種、骨架、體型、年齡等方面認真分析琢磨,輪番進行比較,挑選到自己中意的31頭“愛牛”。他說:“聽說和靜縣...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烏魯木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烏魯木齊市科協按照自治區科協“科技之冬”活動總體安排,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開展好“科技之冬”活動。一是結合實際制定活動方案。烏魯木齊市科協召開“科技之冬”動員會議,精心安排部署。會議傳達學習自治區科協關于開展今冬明春“科技之...
和靜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巴州乃至全疆畜牧業大縣,在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過程中,畜牧污染防治以及循環再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加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新疆天瑞祥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奶牛養殖、良種繁育、觀光旅游、酸奶和奶酪加工等為一體的公司。該公司在建場之初就致力于打造一個有機循環的有機牧場,利用遍布園區的地下專用管網和大通鋪方式讓奶牛場廢棄物歸還土地,實現資源再利用。...
“我們家里有一畝閑置地,計劃今年種點西紅柿、茄子、豇豆等蔬菜,七八月份我們就能吃上新鮮蔬菜,一部分蔬菜還能賣了增加收入,今天縣科協組織團結鎮東海子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來到我家,送菜籽、幫忙翻地,還給我們送來了蔬菜種植的科普書籍,在他們的帶領下今年蔬菜一定可以大豐收。”村民鐘利民一邊忙著鋪地膜一邊說。為打好今年蔬菜生產開局第一仗,團結鎮東海子村高度重視拱棚蔬菜種植工作,由縣科協組織帶領技術專家查看拱...
近日,巴州科協、教育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充分發揮科協系統科普資源優勢,有效支持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助推“雙減”工作。一是實施青少年科普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營)地培育工程。對全州范圍內的科技館、117個鄉村科普館和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農業示范園、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篩選,命名一百個自治州青少年科普研學旅...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