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臺縣第32屆“科普之冬”培訓結束
發布時間:2022-04-01
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份,輪臺縣科協牽頭,組織輪臺縣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合輪臺縣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冬閑變冬忙“科技之冬”科普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輪臺縣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科技文化水平,豐富了文化生活,促進鄉村振興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領導重視、精心組織。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之冬”培訓工作,要求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把“科技之冬”培訓作為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牧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早安排、早動手。縣科協聯合縣技工學校,組織輪臺縣20多個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深入12個鄉村科普館,圍繞十大產業,開展第32屆“科技之冬”活動,做到任務到位,落實到位。
二是活動內容豐富、形式豐富多樣。縣科協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人員利用農閑季節組織農業、畜牧方面的專家深入到鄉鎮、村、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開展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科普宣傳活動,把科學技術送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依托科普大篷車及鄉村科普館豐富的科普資源,采取播放科普宣傳短片、發放資料、懸掛橫幅、組織參觀科普館等方式將科技知識傳播給農牧民群眾。
三是推出“點菜式服務”,提高培訓實效。各鄉村科普館的培訓都以群眾的需求意向為主導,采取“點菜式”、“訂單式”等人性化培訓方法,學什么技術由農牧民自主選擇,培訓的針對性很強。農牧民也有著強烈的增收創業愿望,期待通過培訓來提高科學素質,將個人規劃變成現實,從過去由鄉村干部召集來“要我學”轉變為現在主動參與的“我要學”,明顯提高農牧民群眾掌握致富技術技能的積極性。
四是堅持科普文化引領,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把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作為科普教育的主要內容,認真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總體要求,聯合輪臺縣20多個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結合每月的中華傳統節日及全國科普日,開展形式多樣、不同主題的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讓農民群眾參與中感受中華文化,體驗科技的魅力,培育感恩意識。
輪臺縣第32屆“科技之冬”培訓共舉辦了各類培訓班1842期、培訓人員64021人次,其中:基層黨員、干部975人次、牧民群眾37000人次、婦女19100人次、青少年人4100人次、農民技術員667人次、參加培訓的科技志愿者150名;發放各種圖書宣傳資料10000份,播放科技錄象講座(場)82場次,在自治區科協網站等媒體上發布“科技之冬”培訓相關信息58篇。
通過此次活動,給全縣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去黨的惠民政策,同時也為農牧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多樣化的科技大餐。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輪臺縣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提供了科學支撐。
責任編輯:曹琳哲
輪臺縣科協 阿依古麗·熱木圖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