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普及傳統藝術,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疏附縣科協聯合疏附縣明德小學,將“非遺”皮影引進課堂,在援疆老師地支持下,開設皮影制作、皮影戲表演等課程,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皮影藝術,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心靈深深扎根。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9日,在明德小學第二課堂,孩子們正在參與援疆教師蔣豐碩開設的“皮影戲地制作于表演”課堂。在老師的講解中,學生了解到皮影戲的由來、制作以及傳承。從繪畫、剪裁到涂色、粘貼,每個制作環節都能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制作皮影的成就感。
“我非常喜歡這堂課,現在我自己也會做皮影了,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今天學到的技能教給我的小伙伴和爸爸媽媽。"疏附縣明德小學學生穆耶薩·麥麥提明說。
皮影戲教學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領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厚底蘊,增強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樹立了文化自信,為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桑格林
疏附縣科協 易莉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