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普事業的發展,科技館的開放程度和參觀人數不斷增加,科技館展品的故障率也隨之提高,展品作為科技館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載體,其完好率直接影響著社會公眾的參觀體驗,展品的維保工作成為科技館技術人員的重要任務。烏蘇市科技館作為烏蘇市科普工作的主陣地,自2020年復館以來,深受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成為閑暇之余必去的科普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館的展品展項及場館設施設備老化、損壞越來越嚴重,為場館...
為提高農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生產方面的作用,4月14日,疏附縣科協聯合疏附縣南達現代牧場科普教育基地在疏附縣木什鄉2村開展了林果業和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為了切實提高農牧民科學種養殖水平,助力農牧民增收,在培訓時,工作人員針對農牧民的技術水平和接受能力,靈活設置培訓形式和內容,在培訓場地上改變以往室內大灌輸的作法,將室內枯燥的理論培訓搬到了田間地地頭。在培訓環...
4月15日上午,輪臺縣科協在鐵熱克巴扎鄉托乎拉村科普館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科普活動,來自本村的20余名村民參加活動。活動采取科普宣傳、參觀體驗與現場互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科普講解員充分利用科普資源優勢,面對面“零距離”地向村民耐心講解“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提高他們防范與抵御危害國家安全的意識。同時帶領大家參觀科普館,讓村民體驗到了科技的樂趣。通過本次活動,進...
近日,記者在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鎮協比乃爾布呼村種植戶王治平的農田里看到,冬小麥麥苗鋪滿田間,春小麥也已開始發芽,縣科協邀請的農業技術人員正在查看小麥苗情,并按照實際情況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引導種植戶積極做好田間管理。據了解,2022年協比乃爾布呼鎮小麥種植面積達6200余畝,其中春小麥4200畝,冬小麥2000畝。主要品種有新春6號、新春22號、新春43號、新春44號、永良15號等小麥品種。協比乃爾布呼鎮協比乃爾布呼村種...
4月13日,和靜縣科協聯合消防救援大隊深入和靜縣一小開展消防演練,為學生們帶來了一節生動的消防安全教育課。活動中,隨著警報聲突然響起,大家彎著腰、捂住口鼻,在消防員的引導下,按指定路線快速撤離到學校操場的安全地帶集合。演練結束后,消防員根據演練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點評,指出了演練中存在的問題及不正當處理方法導致的不良后果,通過詳細講解全面提升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實踐能力。和靜縣第一小學學生李響說:“這...
為推動“八五”普法規劃實施, 弘揚法治精神 , 提升公民法治素養,4月14日上午,達坂城區科協在達坂村三隊開展“憲法法律宣傳月”科普活動。達坂城區科協科普志愿者走進居民家中,結合實際,為居民群眾講解《憲法》《民法典》“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要內容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在入戶宣講中,志愿者努力將法律思維慢慢植入群眾心里,把依法治村的理念留在基層,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需求出發,...
4月11日,走進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烏蘭再格森村村民李平云的果園內,盛開的桃花、杏花扮靚了整個田園。疏花、除草、施肥和嫁接,李平云穿梭在果園中,忙個不停。“剪、削、接、包、捆”一系列動作,不到一分鐘,李平云就完成了一根西梅枝條的嫁接。“前幾天剛賣了2000多棵西梅苗子,今年我還要嫁接5000多棵。西梅產量高,所以我不論是種植還是銷售苗子收益都不錯。”李平云介紹說。李平云有十多年果樹種植經驗,目前他的種植面積...
2022年4月15日是第7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月14日下午,拜城縣科協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收看了全民國家安全保密宣傳片。收看宣傳片后,科協干部展開熱烈地討論。在討論中,大家紛紛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組織應盡的義務。大家遵章守紀意識和安全意識有了明顯增強,更加深刻體會到國家安全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和擴散極為迅速,我國面臨的保密...
4月13日,庫爾勒市召開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落實情況座談會。推進實施義務教育“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教育改革決策部署,事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維護教育公平的關鍵舉措。會上詳細了解了有關部門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的情況;開展學科類培訓整頓清理、機構師資配備安置、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培訓時間控制、培訓機構管控等情況;學校在布置課后作業控制、家長參與課后作業、課后服務等情況;利用科普資源...
?為更好地傳播先進文化,推廣先進技術,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助推我縣鄉村振興工作,實現共建共享,4月13日,由縣委宣傳部組織科協、科技局、司法局、團委、婦聯、農業農村局等十多個成員單位在科鄉科克鐵熱克村開展2022年“三下鄉”活動。為了做好此次活動,縣科協精心準備、認真安排,提前精選十多種科普圖書,當天到達活動現場后,我協科普志愿者迅速擺放好宣傳展板,拿出宣傳材料,采用貼近百姓生活及接地氣的方法向過往群眾...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