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烏蘇市農產品品牌建設步伐,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4月8日,烏蘇市科協在烏蘇市技工學校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專項培訓。來自烏蘇市各鄉鎮、村隊的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25余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是烏蘇市科協在“設立區域品牌 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林果產業培訓班基礎上的延伸培訓,培訓對象除了果樹種植大戶,還有金銀花種植,百合、榛子種植等特色種植大戶。培訓旨在向各位種植大戶、合作社負責人、家庭...
2022年3月24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和靜縣科協聯合和靜縣第二小學開展了“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全體師生提升預防結核病意識,構建無結核病和諧校園,深入宣傳“生命至上、全民行動、共享健康、終結結核”的防范意識,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顒又?,各班級教師和專家利用班隊會進行肺結核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組織學生學習肺結核防治知識,了解肺結核的癥狀,號召師生要高度警惕,提高預防意識...
和靜縣國好家禽養殖有限公司采用現代化養殖模式,養殖蛋雞12萬余只,一天可下4.7噸左右的雞蛋,走出一條增收新路子。近日,記者來到該公司看到,分層垂直排列的雞籠整齊壯觀,咯咯的雞叫聲此起彼伏,一只只活潑的蛋雞不停啄食采食通道內的混合飼料,不時還會有剛下的雞蛋滑落到收集器內。雞舍采取立體自動化養殖方式,全自動化喂養機、自動乳頭飲水系統及自動清糞機,只需兩人負責一座雞舍,1萬只雞大約15分鐘就能喂完。混合飼...
近年來,和靜縣乃門莫敦鎮乃門莫敦村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項目,創新發展理念,盤活村里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閑置資產,并于年初開始引入智慧大棚,打造育苗基地,發展中藥材種植,助力鄉村振興。4月10日,記者走進乃門莫敦村智慧大棚,看到一顆顆羅布麻苗像雨后春筍般矗立著,長勢良好。年初,和靜縣正浩農產品專業種植合作社與巴州東艾沙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訂單,計劃在4月25日交付8萬盤羅布麻苗。據悉,羅...
近年來,葉城縣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將畜牧養殖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斷發展壯大養殖業,畜牧業呈現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4月7日,巴仁鄉阿亞格塔尕其艾日克村阿布力孜·艾木都拉正在給羊添飼料。據悉,阿布力孜·艾木都拉家是村里的脫貧戶,家中有5口人,老兩口身體不太好,還有一個殘疾的兒子,2016年鄉政府通過扶貧項目給他們發放了9只扶貧羊,領到扶貧羊的他積極向畜牧大戶請教科學飼養方法,通過幾年的精...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為了更好地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眼睛的保護意識,近日,葉城縣科協聯合葉城縣人民醫院赴各鄉鎮開展“服務百姓眼健康”行動,普及眼健康知識。活動現場,醫護人員開展眼科知識宣講,通過PPT演示和案例講解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科普眼睛的重要性、常見眼睛疾病及如何保護眼睛等知識,并現場進行義診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務,及時了解自己眼健康情況。據悉,活動開展僅僅9天,就...
春季氣溫升高,是核桃樹的蘇醒期,也是樹枝修剪的最佳時期。連日來,自治區核桃首席專家走進依提木孔鎮博孜滾艾日克村開展春季核桃修剪技術現場培訓。通過開展核桃樹春季修剪技能培訓活動,讓村民通過學習掌握相關修剪技能,足不出村利用“春閑”時間為自己“充電”,增強本領,努力建設家園。培訓現場,專家們以“實踐操作+理論講解”的方式,讓村民知曉修剪時間及如何區分修剪枝干等實用性極強的“干貨”,經過兩小時的技能傳...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基層工作人員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水平,4月8日下午,精河科協與精河鎮聯合組織全縣應急救援成員單位開展全方位災情演練。演練主要模擬和平小區某單元樓突發地震災情,精河鎮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各成員單位及時響應,鎮、社兩級周密部署,第一時間組織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先期處置。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依次開展救援作業。演練...
4月9日上午,巴州副州長王成一赴庫爾勒市科技館,州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冬玲、市科協黨支部書記、主席凌雁舜,市科協秘書長、市科技館館長馮云陪同調研。調研組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對“創新決勝未來”科普展覽進行了參觀體驗和調研?!皠撔聸Q勝未來”科普展覽精選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取得的40項代表性科研成果,涵蓋航空航天、天體物理學、深海探測、信息通訊、生物醫學、工程建設等領域重要的科技成果。本次展覽旨在向公眾展...
近日,從巴楚縣出發的兩輛大卡車,滿載著包含巴楚縣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對上海深情厚誼的巴楚紅棗、巴楚切糕、牛奶以及一次性醫用口罩等抗疫物資馳援上海靜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前,上海疫情形勢嚴峻,牽動著巴楚縣各族干部群眾的心。為了能早日將抗疫物資送到一線,巴楚縣大漠綠洲等高新企業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籌備抗疫物資,并第一時間組織車輛萬里馳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與上海人民攜手抗疫、共克時艱。自2010年以來,經過...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