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吉州科協黨組副書記、主席王作昌針對近年來昌吉州農技協發展緩慢,效用發揮不明顯問題帶隊深入瑪納斯縣、呼圖壁縣部分農技協進行調研。在調研中,王作昌充分肯定農技協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組織化優勢,讓會員共享協會紅利,靠產業發展實現了增收致富。了解到農技協發展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兩項:一是注冊門檻高,需要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而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社團組織的手續比較復雜。二是農技協無法充分得到上...
近日,為更好地夯實科普基礎服務能力建設,昌吉州科協副書記、主席王作昌一行到昌吉州實驗小學走訪調研。調研組一行詳細了解昌吉州實驗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設運行情況,聽取了科學帶頭人趙宏運及王昀兩位科技輔導員對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工作報告。調研組表示,昌吉州實驗小學有良好的科學教育基礎,要積極配合州科協打造具備科技教育、培訓展示等多功能的校園科技館,進一步開展青少年校內外科技活動,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
為更好服務科技工作者,推動“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近日,塔城地區科協建立了科技工作者人才信息庫。據了解,塔城地區科協在地直相關部門的配合下,經過3個月的摸底調查,統計出涵蓋農、林、畜牧、醫療衛生、工程技術及交叉學科領域的3.5萬名科技工作者,以縣(市)為單位建立起科技工作者人才信息庫。并建立地、縣(市)聯動的科協干部聯絡科技工作者機制,全體干部每月至少聯系一次負責領域的科技工作者,...
3月12日,拜城縣召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現場會,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鄉(鎮)長、分管領導等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察爾齊鎮喀依庫拉克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在觀摩后的總結會議上,賽里木鎮托喀其買里村、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佳順薯業作了交流發言,會議還對自治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務和創建標準進行了說明。會議指出,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
3月3日至11日,由區科協專職副主席帶隊、機關全體工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基層科普現狀調研工作。調研組先后到紅山社區、古南社區、苑泉社區、祥和園社區、小拐村、九公里社區、南林幼兒園等22個調研點,詳細了解了每個調研點科普活動開展情況,實地考察了各類科普基地管理運作模式,科普書屋、科普e站、科普人才隊伍等科普項目建設情況。社區科普負責人介紹科普基地基本概況、建設模式、運作管理等情況,并詳細匯...
3月14日,柯坪縣科協在各村(社區)活動室組織開展“科技之冬”優惠政策培訓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的科技需求,促進縣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縣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此次培訓由經驗豐富的培訓老師進行授課,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干播濕出技術、合作社運營、駱駝養殖、庭院經濟及農業各項優惠政策等。各位培訓老師根據自己所講授的內容,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農業方面的各項知識,提升農民種植技術水平,讓農民群眾了解各...
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讓法律護航青春夢想,讓孩子們平安健康成長,近日,拜城縣科協聯合縣人民檢察院一同走進康其鄉墩艾日克村小學,開展了“預防性侵·護航成長”法治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活動中,檢察官“媽媽”以法治課、微動畫、防拐騙歌謠等宣傳形式,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地向學生們宣傳了如何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知識。此外,檢察官“媽媽”和...
3月3日至3月4日,新和縣農業農村局利用“云課堂”視頻開展為期兩天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為廣大農民群眾普及相關政策知識和農業生產技術。此次培訓,由新和縣農業農村局牽頭,會同水利局、林草局、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機站、農經局、畜牧站,邀請農、林、水、牧等方面的12名專業技術人員及相關技術能手,結合新和縣實際和群眾需求,對全縣115個行政村的1萬多名農民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為農業惠農補貼政策、滴灌小麥高產配套栽培...
為推進科普活動進基層,進一步提升各族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和幸福感,3月1日,新和縣社科聯將社科普及活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為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的科普陣地。活動在中醫養生和健康知識科普講座中拉開帷幕,新和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結合自己從醫多年的經驗,圍繞家庭烹飪、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心理健康等五方...
?3月12日下午,自治區科協、巴州科協科普大篷車聯盟巴州一行來到庫爾勒市西尼爾鎮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現場,以實物講解、模型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集中開展了智能機器人表演、VR體驗、科普展教具講解等活動,讓企業員工和孩子體驗到了科技的魅力,推動形成崇尚科學、運用科技的良好氛圍。自治區醫療專家在現場開展義診活動,為企業員工測量血壓、檢測視力、檢查口腔狀況等,并且現場給出診療建議以...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