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大地春意濃,隨著氣溫不斷升高,3月28日,烏蘇市科協聯合市農業農村局一行,深入到八十四戶鄉巴海村、康家莊子村,實地調研菜農蔬菜大棚,了解蔬菜產業發展情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大棚開展技術服務,指導村民做好育苗工作,確保蔬菜“春提早”,讓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
近年來,八十四戶鄉通過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采用穴盤育苗移栽技術與節水高新技術,帶領農戶走上了板椒種植的增收致富路。八十四戶鄉共有307座溫室大棚、種植蔬菜面積達9400畝,目前大棚正在進行萵筍、辣椒、茄子、芹菜、蓮花白等育苗工作,農戶們正忙著移栽蔬菜苗,一幅“春色滿棚”。
調研中,科協一行人與巴海村蔬菜協會會長王長柱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實地查看、聽取講解、現場交流等方式,認真詢問菜農在生產中是否存在困難、銷售及收入情況、種植規模、種植品種及長勢情況,認真詢問綠色有機果蔬的研發、種植、生產、銷售及收入等情況。
王長柱講道:“八十四戶鄉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鄉,近年來,八十四戶鄉加快推動蔬菜規模化生產和經營,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使“大棚經濟”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菜農們“春提早,秋延遲”,可以充分利用一年的時節多種幾茬,一年他們可以收2-3茬,提高經濟效益。我們苗子的品質也經過一次次選育優化,存活率、產量高,口感好,百姓喜歡。現在我們開始往拱棚里移栽茄子、筍子、芹菜,辣子,玉米等菜苗,預計5月初就可以上市了。”

技術人員認真聽取相關情況介紹,對于存在的困難問題,手把手幫菜農教授種植技術。
孫厚典表示,一是希望菜農們能借助自己苗子品質好、客戶多銷路廣的優勢,增加大棚數量、增加種植面積。二是把蔬菜大棚當“企業”干,良心經營,抓好綠色無公害蔬菜標準,讓各族群眾吃上放心菜。三是逐漸走上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道路,實現增效增收,讓老百姓靠著大棚,口袋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
下一步,烏蘇市科協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深入交流、協調,加大蔬菜種植技能培訓,打造出現代化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增強科學技術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再迎農業豐收年。
責任編輯:桑格林
烏蘇市科協 尼·傲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