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葉城縣堅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突破口,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培訓等措施,大力發展以大棚種植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讓種植戶掌握了生產技術,既豐富了廣大居民的“菜籃子”,又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阿克塔什鎮設施農業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模式,以租賃的方式進行經營,招商引資一家果蔬公司入駐,組建四家合作社,通過采取“嵌入式一幫一、一幫多”種植模式,將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戶與本地群眾結成對子,加大科技培訓,既促進了種植技術的傳授,又加深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玉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一個個綠油油的黃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給黃瓜打叉,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嫁接黃瓜產量高,市場價格穩,經濟收益快,這茬黃瓜一個大棚產量預計能達到20噸。
玉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付國金說:“合作社承包了90座大棚,其中育苗棚19座、黃瓜棚50座、西紅柿棚21座,錄用了110名工人,工人工資每月1800元到3000元不等,黃瓜、西紅柿2月8號整體上市,截止目前,每座大棚的收入近6萬元。”
發展大棚蔬菜,不但豐富了人們的菜籃子,也讓當地群眾通過到大棚務工獲得收入,以前阿依努爾·庫爾班由于身體不好,家里又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一年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現在的阿依努爾不僅自己跟著師父努力學習著設施農業種植技術,還充當了翻譯和技術指導員的角色,帶領村里的婦女一起在現代化溫室大棚中找到了工作。

她說:“我在這工作已經半年多了,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主要負責人員管理工作,離家也近,工作也不累。”
走進果有緣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大棚,技術員趙繼國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棚管理人員詳細講解辣椒的管理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并結合當前天氣情況,提醒種植戶做好防寒防凍,加強棚內溫度管理,確保棚內作物不受影響。
他說:“大棚里種植作物品種比較多,每個作物需要的溫度、水分不一樣,要根據作物的需求讓工人及時的跟水,控制溫度。”

目前,阿克塔什鎮溫室大棚種植戶整體技術有了顯著提升,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也相應提高,銷售渠道不斷擴展,實現了四季連續種植、多樣化種植、全年均衡上市供應,設施農業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責任編輯:桑格林
葉城縣科協 葉城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