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巴州各級科協積極組織動員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廣大科技工作者、志愿者、青少年學生、群眾參與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圍繞“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活動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科普活動,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
一是舉辦首屆巴州科普劇節暨科普劇展演。9月16日至18日,首屆巴州科普劇節暨科普劇展演活動連續三天分別在巴音郭楞融媒體中心精彩上演,科學家故事科普劇專場、鄉村科普館科普劇專場、青少年科普劇專場,用藝術和科普結合的方式,將科學原理以表演劇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上,為全社會公眾送上了一份科普文創大餐,受到了線上線下觀劇群眾的一致好評,特別是科學家故事舞臺劇展演活動被中國科協列為優質科普活動,被推送到光明網直播宣傳推廣。三場科普劇展演活動通過科普中國、光明網、石榴云、科普新疆直播平臺、新疆科協抖音平臺、巴州融媒矩陣、巴州科協抖音平臺等各類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350萬人次。
二是開展“文化潤疆 鄉約科普”鄉村科普館直播季活動。以117個鄉村科普館為陣地,探索在全州鄉村開展科技新媒體傳播的科普工作機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鄉村科普館”“家鄉特色產業走進鄉村科普館”“‘救’在身邊——農牧民急救技能展示進鄉村科普館”“紅領巾科普講堂進鄉村科普館”“智慧生活科技小制作展示進鄉村科普館”“鄉村科技達人成果展示活動走進鄉村科普館”,全州鄉村科普館聯動開展6期,全方位展示鄉村科普館在助力鄉村振興、引領科學文明新風、提升農牧民科學素質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目前已持續開展3期,通過石榴云、新疆科協、巴州零距離、巴州融媒、巴州科協官方抖音平臺、各縣市融媒體等多方平臺進行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37萬人次。
三是開展鄉村科普館流動展品巡展活動。9月19日,鄉村科普館流動展品巡展啟動儀式在和靜縣新希望社區鄉村科普館舉行,同時設主會場,其它縣市設分會場同步開展。此次巡回展品共有6大類,各類展品將在全州117個鄉村科普館巡回展出。目前,已建立展品流動機制,不斷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內容和載體,使每個科技館、鄉村科普館的展品都能常換常新,以更加豐富的科普資源推出更多接地氣、有人氣的科普活動,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增強鄉村科普館科普宣傳影響力。
四是開展科普大篷車聯盟行暨青少年科普專項行動。組織衛生醫療專家、科技工作者等,圍繞科學教育、衛生健康、食品安全、應急科普等內容,深入到庫爾勒市、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輪臺縣、和靜縣9所中小學校、2所鄉村科普館,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講科學家故事、“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受益中小學生1萬余人次。建議配合做好第四屆“中國飛天夢-科普萬里行”活動。分別在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寄宿制學校、且末縣第二小學、若羌縣開展活動,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對國家航空事業的科學探索興趣和創作熱情,受益師生1萬余人次。
五是強化合作交流,助力巴州科技創新和科技事業發展。舉辦“科創中國”棉花可持續發展科技交流暨培訓會,邀請到來自國內的6位專家學者及州直部門、各縣市、相關園區、企業代表、棉花種植合作社等80余人參加。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河北農業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峙英等6位專家圍繞“棉花可持續發展”做了主旨報告。召開“科創中國”“推動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石油石化產業科技交流會,來自全國各地23位專家、學者及州直部門、各縣市、相關園區、企業代表33人參加了交流會。12位專家圍繞“推動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了主旨報告。巴州科協與保定市科協簽訂合作協議,在“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青少年科技交流、兩地科普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交流,圍繞相互學習和發展合作的領域,建立定期互訪交流機制,實現多領域合作與共贏。成立巴州首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新疆國欣種業馬峙英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并舉行揭牌儀式,進一步推動了構建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王婷婷
巴州科協 袁洪 供稿